2022年,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我馆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和博物馆公益服务属性,紧抓中心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积极推进机构改革
根据市编委《关于调整市文广新旅局下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2022﹞48号)文件精神,市文化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中心并入我馆,我馆更名为市博物馆(市文物保护中心),目前已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更换,下一步做好人员合并等工作。
二、坚守文物安全底线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红线、底线、生命线,我馆牢固树立“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安全思维,切实压实责任,践行“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管理模式,强化所辖文保单位安全巡查次数,联合消防部门加强重点文保单位的监管,开展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和疏散灭火演练,以及文物火灾隐患专项排查,并建立问题整改责任清单。积极实施文保维修项目和可移动文物安全预防项目,切实织牢文物安全工作网,严防文物安全事故发生。
三、统筹推进文保维修项目
我馆根据文物安全状态,积极统筹推进文物维修工程:重点对赣州文庙进行维修整改,先后对文庙进行临时加固支撑、对建筑开展安全结构检测评估和为期三年的结构安全监测,并编制好维修整改项目方案,当前正在施工整改。赣州城墙东段维修工程、刘氏宗祠维修工程,当前也正在维修。陈毅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旧址维修工程,已完成维修方案编制和省文物局评审,审核资金为438.37万元,已将工程移交市城投集团负责实施。慈云塔保护维修工程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待资金下拨到位即启动维修。通天岩石窟保护工程当前正在编制招标文件。通天岩石窟数字化信息采集项目已完成招标文件编制,即将挂网招标。武庙维修工程已完成招标文件编制。我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98万元,正在实施。以及珍贵纸质修复项目已完成编制项目保护修复方案,省文物局正在进行资金审核。赣州城墙安防工程、通天岩石窟安防工程和慈云塔安防、消防、防雷工程项目计划书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正在编制勘察设计方案。同时,投入54.094684万元开展文物保护单位零星维修,开展了北门城楼、西津门城门、蒋经国旧居、赣州城墙—城墙西段(八境台至西津门段)地面、田螺岭中共赣南临时特委旧址、郁孤台围墙等维修。
四、积极丰富陈列展览,满足群众观展需求
1.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成就展”。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在我馆陈列“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我馆投入约200万元对设施设备和周边环境进行提升。开展以来,受到热烈欢迎。
2.引进或举办丰富的临时展览。引进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飞龙在天——景德镇出土元明龙纹瓷器精品展”、中国文物报社“虎曜龙翔——中国虎文化百馆联展”、湖北襄阳博物馆“妙想天开:米芾的书房——襄阳市博物馆藏书法拓片展”、广州东方博物馆“盛世风尚—大唐金银器珍宝展”等交流展,同时举办临时展览“3.23警示教育活动主题展览”“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防灾减灾科普展”等,丰富了我馆展览,满足了群众观展需求。
3.坚持展览走出去和进校园、社区。我馆今年先后赴广东广州、云南保山、南昌、吉安、石城县等地博物馆,以及赣州市文清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展览“理想照耀中国——百种《共产党宣言》陈列展”“无声的号角——中央苏区红色标语展”“寻迹千年宋城拓影——赣州市铭文砖与拓片展”等展览。
4.积极做好线上展览。为适应疫情常态化,我馆线上展览不打烊,积极举办线上展览“奋进新时代书写新荣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成就展”“客家摇篮赣州展厅”“七里镇窑展厅”“红旗漫卷耀中华—中央苏区历史基本陈列”“将星璀璨—从中央苏区走出的开国将帅”“百年征程江西红”等20余个品类丰富的展览。通过微信公众号虚拟展馆功能,便可漫游赣博。
5.实施新馆改造提升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文化场馆优化布局的决定,我馆老馆交由市自然资源局布展城市规划展览馆,原革命题材展览搬迁至新馆重新布展。将投入3000万元用于新馆改造提升,现新馆改造提升展区完成了全面拆除工作,恐龙化石及其他动植物标本运至南康区博物馆展示,矿石标本交由市城展馆展示,其他文物入库存放,当前正在全力推进“百年征程江西红”布展项目。
五、全力做好免费开放与对外宣传工作
因布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成就展”和“百年征程江西红”展览,我馆今年对外开放时间仅有6个月,但接待观众达54.1万人次,接待团体参观达800余批次。荣获省文旅厅2021年免开费开放绩效评估考核“优秀”等次,评为“江西省首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赣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赣州市第一批红色教育基地”“赣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正在公示)“赣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1.坚持文化育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社教活动。为丰富广大群众文化活动,我馆立足馆藏资源策划推出“识24节气,予万物之美好”“科普大讲堂”“节假日主题”等主题社教活动,共开展54场各类活动。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景德镇学院等高校共建合作,推动博物馆与高校教育融合,推出《苏区精神永放光芒》《传承长征魂奋斗新征程》《小小讲解员培训系列课程》等精品社会教育课程,累计进学校8场次。同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5场次,服务时长达1462小时。讲解员邹恬妮荣获赣州市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一等奖、张泽灏荣获全市红色保密故事演讲比赛三等奖、李泽文荣获2022年度全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彭晓婷和肖芸荣获全省博物馆文创直播十佳主播称号。
2.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围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传统节日等重要节日,我馆积极开展博物馆教育系列活动和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举办了“2022赣博博物馆之夜”文艺晚会、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赣博小小讲解员公益讲解活动等活动。我馆在《中国文物报》发表宣传文章3篇。
3.努力推进文物征集和文创开发。我馆坚持文物征集与文创开发活动,今年征集入藏有:北京冬奥会火炬手纪念品、“元宝石”等一批民俗文物,以及贡江出水文物等。完成新增三级文物备案工作。同时,基于馆藏文物开发了宋城文化系列菩萨蛮书形灯、时尚帆布包、创意文化衫等文创产品。在“最in的文创battle——全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直播大赛”,荣获2022年全省“优秀场馆奖”,女主播荣获“十佳主播奖”,创意文化衫荣获“全省文创直播百佳产品”。参加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第九届博博会,荣获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弘博奖。”
4.坚持学术研究。今年我馆承办了“赣州七里镇窑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参与承办“江西省宋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江西在宋代的历史文化地位学术研讨会”和“赣州市江南宋城历史文化研讨座谈会”。全馆职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中文核心3篇、省刊6篇;即将出版学术专著3部。
5.积极开展文化人才帮扶工作。多次组织专家组前往石城、寻乌、上犹等县博物馆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就馆藏文物管理、文物鉴定、陈列展览和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工作给予指导与帮扶,切实帮助基层博物馆培训人员,提升业务能力。
六、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履职能力
狠抓党建基础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一流的组织队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制度,党支部与各科室(所)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责任状,开好“三会一课”,严格党员干部管理,强化制度学习,认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意识形态、统战等工作文件精神,强化文博阵地建设,抓好作风建设。
总之,2022年面对机构改革、场馆调整、文庙整改、新馆提升改造等重大事项,我馆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党员干部作用,抓大放小,紧紧抓住中心工作,稳步推进,在免费开放等工作上取得了优良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将再接再励,面对困难与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推进文博事业发展。
赣州市博物馆
2022年12月14日